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通知

 

关注

 

关注

拓展中俄科学学研究新的合作之旅---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代表团访俄侧记

发布时间:2012年6月12日 来源: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初夏五月,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莺飞草长、鲜花怒放,阳光灿烂、景色迷人,适逢世界上第一所独立于大学的科技史研究机构——俄罗斯科学院瓦维洛夫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建所80周年,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组团访问了俄罗斯。代表团由研究会秘书长吕敬华先生、原常务副理事长张碧晖先生带队,常务理事浙江大学许为民教授、苏州科技学院陈建新教授,《科研管理》编辑部主任王萍,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有关人员参加。正在俄罗斯作访问学者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鲍鸥博士作为代表团成员,并担任学术翻译。

      代表团访问了瓦维洛夫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和圣彼得堡分所,参观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和门捷列夫档案-博物馆等学术机构。5月20日在莫斯科与俄科技史研究所科研机构史与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阿拉赫维尔疆等同行座谈,5月22日在圣彼得堡与俄科技史所圣彼得堡分所所长科尔钦斯基、副所长科纳谢夫,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阿什乌洛娃博士等10多位学者座谈交流。

      代表团出访前做了充分的先期准备,向俄方提交了访谈提纲。俄罗斯学者就中国学者关心的问题作了详尽的介绍。

      1、科学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概况

      俄罗斯科学学研究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低谷,现在开始复兴,重视实践应用研究。苏联时期科学经济学研究是很薄弱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研究这类问题的需要,现在显得很重要,在美国等市场经济国家科学经济是基础(经费、工资、创新等)。

      俄罗斯学者认为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心理学等属于科学学的一部分,但现实中研究科学社会学的学者多于科学学的学者。从学科发展来看,科学社会学等分支学科还是要向着科学学集中。

      科学学进入大学课堂中国比俄罗斯做得好。俄罗斯的大学尚未开设科学社会学的课程,只是在科研机构开展研究,但理工科大学里有相关教学内容,俄罗斯学者开始呼吁政府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开展相关教育。

      被誉为俄罗斯科学社会学界“新星”的美女学者阿什乌洛娃博士热情介绍了该所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状况。中心附属于彼得堡分所,1969年建立。该中心有三方面主要工作:科学学和科学社会学的组织机构活动;组织国际研讨会;培养学生并承担研究项目。中心是国际社会学研究组织的一个分会和欧洲社会学分会,2009年创办了《科学社会学》杂志(原《科学学》杂志停刊),用英文和俄文出版,有自己的网站。中心与默顿学派有很好的联系,期望拓展和加强与中国学者的交流合作。目前在研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国际科学共同体的形式”,非常关注中国的研究,希望与中国合作。

      2、重视科技人才研究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交流中,俄方人员都较多谈到科技人才问题。

      阿拉赫维尔疆博士特别关注苏联解体后,1)、俄罗斯人才流失的原因及模式;2)、俄罗斯人才在海外的状况;3)、女性科学家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俄罗斯人才流失从1987 年就已出现,这是当时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结果。现在与中国相比,俄罗斯海归较少。2010年,俄罗斯政府开始实施一项“海归计划”,每年40人(5万美金左右/每人每年),经费发到个人手中。入选者必须在海外取得突出成就,需经过严格评审。评审委员会全部由专家组成,主席从国外聘请。资助的钱数不多,重在建立民主制度,海外俄裔学者认为俄罗斯的民主程度还不高。俄罗斯学者很关注中国的人才政策,最关心中国对青年学者培养的经验、培养计划、留学生计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苏联解体过程中对女性科学家数量变化有影响,苏联时期,女性科学家比例占40%;解体时期,上升到49%,现逐渐恢复平常。民族和地缘差异对女性科学家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这在车臣共和国等边疆和非俄罗斯族地区表现十分突出。

      3、注重科研机构和组织及资源配置研究

      阿拉赫维尔疆博士认为科学学研究有三个重点:资源、经费、人才。苏联解体以后,政府很长时间里没有设立专门基金资助科学研究,学者坚持着力呼吁,后来才逐渐设立了基础研究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青年基金(又称总统基金)。

      科尔钦斯基充满激情并不无痛惜地说,苏联时期科学投入很大,苏联要建立世界的共产主义科学中心,这是个幻想。苏联时期,基础投入是全世界最大的,现在已不可能。其实,苏联科学投入不只是科学方面,包括军事、国防、工业化,是为政治服务的。当时400万科研人员,实际上50万足够了。

      4、关注科技伦理学的研究

      圣彼得堡分所技术和技术学史研究室首席研究员科兹洛夫博士介绍并赠送了他的著作《18、19世纪圣彼得堡技术学研究史》,科兹洛夫博士先从事工程实践工作,后转为学术研究,他介绍了工程师的责任和伦理学方面的研究。

      工程师伦理研究三个原则:第一,工程师从事自己专业工作以前必须有坚实的人文背景和素养,弄清楚为了谁工作;第二,工程师应该纯洁、纯粹;第三,工程师要与当时的时代和责任结合起来。

      5、珍惜与中国的友谊与合作

      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张碧晖先生深情回顾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学创立时期,中国学者学习苏联经验的往事。吕敬华说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与瓦维洛夫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长期友好交往,该所原《科学学》杂志停刊后有些中断,这次访问的目的就是建立起新的交流渠道。俄罗斯学者也认为双方合作有很好的基础,俄罗斯现在非常关注中国经验。双方都期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展和深化交流,达成了互赠学术期刊、互通学术活动信息、互派研究人员合作研究的意向。

      2011年3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会见来中国访问的俄罗斯科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所长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巴图林时,希望加强两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合作。2012年2月方新理事长发贺信,对瓦维洛夫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建所八十周年表示祝贺。这次研究会代表团的访问对双方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